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,是我国独有的“三伏”节气。俗话说“夏至三庚便数伏”,数伏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难熬的闷热天气开始了。
每天有三个“伏”,传统的计算伏天的方法是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、支纪日的排列,第三个庚日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。2015年的数伏天气由7月13日初伏开始,7月21日为中伏,8月12日为末伏,直至8月21日结束。在这期间,最重要的莫过于要做好防暑工作了。
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,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,这样的气候条件,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。此时人要减少运动量,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,并保持充足的饮水。尽量避开中午出门,减少中暑几率,同时还要准备一些十滴水、清凉油、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。
避免贪凉,空调温度不宜过低。人体为了调节温度,需要适时开合排汗毛孔。当人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,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,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毛孔突然关闭。“寒主收引凝滞”---风寒之邪易致气血流通不畅,经络阻滞,阻遏阳气,引发身痛及肢体关节沉重不适的“空调病”。所以三伏天应该避免贪凉,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,适当调高空调温度,千万不可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。
在饮食方面,应适当进食清热饮品,不要过食寒凉、生冷之物。山楂汤、五花茶、酸梅汤、冬瓜汤、西瓜、绿豆汤、绿茶等都是消暑开胃的上乘之选,但清热饮品(如绿豆汤、菊花茶、绿茶等)虽可清热解暑,但性属苦寒或甘寒,脾胃虚弱的人不要进食过多。
酷暑锻炼应讲究适可而止。夏季提倡适当运动,比如快走、打球、跳舞、打太极拳或游泳等。身体适量出汗不仅有利于气机的通畅,又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,切忌过度疲劳、过量运动,以免汗出过多,耗气伤阴。
除此之外,如果您喜欢养植物,可以在阳台和靠近窗户的地方种植一些大叶植物,每天浇水两次。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有助于室内通风透气,而且室内气温可以下降4-5摄氏度。
更多养生常识,请关注加思葆免疫研究中心!